化疗药物常见及特异性副作用的预防与治疗
1.骨髓毒性
骨髓抑制是非常常见的化疗非特异性毒性,近90%化疗药物可出现骨髓抑制情况。
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化疗药物对特定的肝细胞损伤将减少周围血液中成熟的、有功能的血细胞数量,其减少的程度与外周血液中血细胞成分的生存期有关。如红细胞的生物半衰期为120天,血小板为5-7天,粒细胞为6-8小时,所以化疗后首先表现出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是白细胞,然后是血小板、红细胞。
白细胞减少
大部分化疗药物在用药后1-2周出现白细胞下降,2周左右达到最低点,3-4粥时恢复至正常。
轻度白细胞抑制且无继续降低趋势的可口服恢复血象药物:如利血生、升白片等。
中度及中度包细胞抑制可能要给予升白针(粒细胞集落集落刺激因子),但是打生白针是涸辙而渔、引鸩止渴的招数,而且患者打完生白针及其痛苦,并且白细胞也维持不住,过几天就会掉下去,能避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为好。
针对白细胞减少的食疗建议:龙眼莲子粥、香菇粥、当归羊肉羹、黄芪粥,药补不如食补,最好的治疗是预防,建议癌症患者接受化疗前或化疗后通过以上食疗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多种化疗药物可引起血小板下降,多见于亚硝脲类、VP-16、吉西他滨、L-OHP、奈达铂等药物。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限制化疗剂量或无法继续化疗。
为了预防致命性出血,一般血小板20*109/L以下时,有指征输注血小板,也有学者认为血小板10*109/L以下才考虑输血小板。此外,患者有肝功能障碍等伴随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时,一旦发生血小板减少时就比单纯性血小板减少者易发生出血。
血小板减少可适当多吃花生、大枣、木耳、藕、柿、荞麦、芝麻、龙眼等。适合的食疗:花生衣红枣汁、羊嵴骨汤、菠菜粥。
2.化疗相关性呕吐
极高度致吐药:呕吐发生率达90%-100%,如顺铂、达卡巴嗪、氮芥、大剂量环磷酰胺等。
高度致吐药:呕吐发生率为30%-60%,如异环磷酰胺、紫杉醇、氟尿嘧啶、甲氨蝶呤、依托泊苷、替尼泊苷、长春酰胺等。
低度致吐药:呕吐发生率10%-30%,如博来霉素、长春新碱、丝裂霉素、噻替哌、羟基脲、苯丁酸氮芥等。
如发生恶心呕吐,除了可以应用止呕药物格拉司琼等外,患者不急于大量进食,而首先应补充水分。用温的淡盐水稍加白糖。在饮食中可加入一些生姜,以止呕。如果呕吐物中有血丝,可选择喝藕粉或鲜藕汁。
3.化疗相关腹泻
腹泻是肿瘤患者化疗引起的一种常见毒副反应,轻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可引起发生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如伊立替康,腹泻为伊立替康主要剂量的限制性毒性,会导致严重腹泻。
患者如出现化疗后腹泻,应立即寻求医生帮助。同时为改善患者化疗期间及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化疗期间可配合中药,降低化疗副作用,避免患者因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而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