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一定要重视起来!

化疗是癌症治疗重要的手段,它能杀死潜藏在身体里,没能被手术解决掉的癌细胞。

如果把手术比作端掉碉堡的话,化疗以及之后的中医治疗,就是扫清藏在草丛中的小兵。

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或者手术后辅助化疗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副作用,包括白细胞降低,引起免疫能力降低。

因为化疗药确实有不分敌我的问题 ,白细胞降低就是在杀害敌人的同时把好人也误伤了,这是化疗迄今为止还没有办法规避的副作用。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前者常称为粒细胞 ,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也常被称为免疫细胞。

白细胞数量正常、功能健全是维持身体抵抗力的重要保证。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

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当白细胞减少时,病人的抵抗力会减弱,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身体中的一些慢性炎症病灶也容易出现急性发作(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肛周瘘管急性感染等)。

干扰化疗的顺利完成,发生严重感染还会危及病人的生命,一定要引起重视。

1.化疗为什么会引起白细胞降低

这是因为化疗杀死的主要是体内快速增长的细胞,包括癌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骨髓造血细胞。

白细胞降低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通常发生于化疗以后的4到12天。

其后果就是引起了免疫力的下降,感染风险的上升。

2.白细胞减少的诊断

血常规(血分析)白细胞总数≤4×109/L,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或略低,无临床症状者诊断为粒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总数≤2×109/L,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可诊断为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 。粒缺发生时感染及严重感染的风险明显升高。

3.白细胞减少的症状

粒细胞减少时,部分病人会出现疲乏、头晕、虚弱、食欲不振、低热、慢性腹泻、口腔溃疡等表现。

粒缺时病人可以因为严重感染而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及感染部位的不适症状。

感染的严重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成正比。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时,严重感染的发生率约为2%,中性粒细胞总数≤0.5×109/L时 ,严重感染的发生率约为28%。

感染的严重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时间成正比。

当粒细胞减少持续≤1周时,感染发热的机会<30% ,超过1周 ,感染发热的机会接近100%。

4.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监测

首次接受新方案化疗的病人应当在化疗后的3、6、9天接受血常规检查。

医生再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制定一个更恰当的检测方案。

如果出现白细胞下降的症状或在化疗期间发热,请尽快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白细胞数低于正常值时,要做好以下预防:

1.首先要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衣物,预防感冒的发生 。

2.注意饮食调节,多饮水、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增加机体的抵抗能力。

3.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室内训练。

4.化疗后应每3~4天监测血常规。

5.当白细胞数量降至2.0×109/L以下时,医生会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患者应该遵从医嘱 。

6.如果发现患者身体有较小的伤口,要及时给予消毒处理 ,避免引起全身感染。

7.当白细胞数量降至1.0×109/L以下时,患者需要住隔离病房,每天消毒病房,并减少探视。

8.要注意体温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发现早期的感染 。

9.白细胞明显降低时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可适当地进行一些室内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