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该药物作为mTNBC三线治疗方案的疗效

编译:Aries来源:肿瘤资讯

背景:

mTNBC侵袭性强且治疗手段有限。sacituzumabgovitecan(IMMU-132)是一种新型的抗体药物复合物,由SN-38(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irinotecan)偶联到抗Trop-2人源mAb(在绝大部分上皮来源肿瘤中包括TNBC,高度表达)上组成的。我们既往报道过该药物治疗mTNBC(n=69,客观反映率【ORR】=30% ,Bardia等人,JCO2017;35:2141-2148)的初步结果。2016年sacituzumabgovitecan获得突破性设计药物奖,本研究主要探讨该药物作为mTNBC三线治疗方案的疗效。

方法:

Sacituzumabgovitecand1,8,21天一个周期直至病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纳入标准包括肿瘤转移后接受过≥2线治疗方案,病灶可通过CT或MRI测量,既往接受过紫杉类药物治疗。当地影像学家用RECIST1.1评估疗效并通过中心独立盲法复审验证。研究终点包括ORR、DOR、PFS和OS,不良事件、免疫源性、肿瘤标本中Trop-2表达情况等。

结果:

2013.7-2017.2共纳入110名mTNBC患者(109名女性,1名男性,中位年龄55岁),其中53名曾接受过≧2线治疗方案。直至2017/6/30,71名患者死亡,23名进入长期随访,16名患者仍在治疗中 。所有患者的IMMU-132治疗剂量均为10mg/kg,中位剂量14.5mg(1-88mg)。治疗耐受性较好,无治疗相关死亡事件,因毒性反应终止治疗事件2例,均未检测出抗药抗体 。≥3毒副反应(≧10%)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9%)、白细胞减少(14%)、贫血(10%)、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7%)。当地影像学家评估结果:ORR=34%(37/110),CR和PR事件分别为3例和34例,临床获益率为46%(CBR:CR+PR+SD>6m),KM中位DOR、PFS和OS分别为7.6m、5.5m和12.7m,10%(n=11)患者PFS(12-30+m)较长。本次会议中将会公布中心独立盲法复审结果以及既往治疗方案(包括检查点抑制剂使用、Trop-2表达的探索性标记物分析)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讨论:

sacituzumabgovitecan作为复发/顽固mTNBC患者三线单药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着。关于该药物的全球III期随机确证试验(NCT02574455)正在进行。

版权声明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